「春節」一般俗稱為「新年」或「過年」,但古代多稱為「元辰」、「元正」、「正旦」或「元旦」等,意思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.
「年」的概念,是與古代的天文節律與農作物生長的週期性緊密相聯的.春種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的循環往復,人們在取得好收成時,總要慶賀一番,久而久之就成為年中最重要的節日.關於春節過年的傳說,大致有兩種說法:
一是關於「年獸」的說法,人們慶幸沒有被可怕的年獸吃掉而相互恭賀;
二是玉皇大帝曾聽信讒言要四海龍王淹死人們,幸虧觀世音菩薩的搭救,才免除了人們的浩劫,所以大年初一時,人們見面時總要互道「新喜」.
在歷史上春節的時間並不一致.1911年辛亥革命後,曾採用西曆曆制,把西曆(即陽曆) 一月一日 稱為「新年」或「元旦」,而將 農曆正月初一 定為「春節」.
最狹義的說法,春節僅指除夕與 正月初一 .中國大陸將除夕和 正月初一 定為春節;
如果配合公家訂定之假期,大致以除夕至 正月初三 為新春假期;
傳統習俗上的新春,以除夕開始,直到 正月十五 元宵節;
大多數公司,商店對春節的定義,大致以除夕至 正月初五 為春節假期;
最廣義的定義是從 臘月初八 「臘八節」開始,一直到 二月初二 「龍抬頭」結束.
何為「龍抬頭」?
「龍抬頭」又稱「龍頭節」或「青龍節」節日日期為 陰曆二月初二 ,是土地公生日,根據民間傳說,此為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之日,也意味著在此之後雨水會漸多.
也有人認為「龍抬頭」指的是百蟲開始於初春甦醒,如俗話說:「二月二,龍抬頭,蠍子、蜈蚣都露頭。」
中國迄今民俗仍有於 農曆二月二日 拜土地公的儀式,號稱「作牙」.
龍頭節↓
- 學習,
- 春節 龍頭節 臘八粥,
- 綜合